close
長庚兒童醫院新生科主任 周怡宏醫師![]() 個案簡述 小強目前八個月大,剛自一場慢性腸炎中復原,但媽媽仍常覺得他有脹氣,而大便性狀,也常稀稀軟軟,隔壁林媽媽好心介紹一種含有十幾樣乳酸菌的粉末,說是可 以健胃整腸、促進食慾,但媽媽擔心這麼多活菌會不會對身體有害,也不知道製造商可以信賴嗎?因此到門診找醫生商量。 什麼叫做益生菌(Probiotics)? 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中,幾乎都含有各式各樣的微生物,這是自然界正常的現象,但人們長期的經驗也學會了各種烹煮食物的方法,其功能除了美味可口外,更可殺滅或減少微生物,讓人們吃的更安全。 然而微生物並非都是有害的,有益的微生物也相當多,例如:(1)以微生物發酵生產有用的物質,如抗生素、味精、酒、醬油、醋等,此時我們吃的是微生物的代 謝產物,而非微生物本身。但(2)另有一類有益的微生物,我們吃的可是微生物本身,如乳酸菌、香菇、靈芝、冬蟲夏草、酵母菌等,其中乳酸菌和部分酵母菌則 常以活的微生物狀態進入人體,這類微生物對人體健康有正面功效。 益生菌(Probiotics),有人譯為原生物素、生菌素、生菌劑、益生菌或原生保健性菌種。其來源衍生自希臘語,意思是"for life",最早由Lilly及Stillwell於1965年提出,用以表示某一原生動物產生的物質,可促使另一原生動物生長。 1991年Huis in't Veld及Havenaar更廣義地定義──凡應用至人類或其他動物,藉由改善腸內生微生物相平衡、有益於宿主的活菌,不論是單一或混合菌株,均可視為益 生菌(Probiotics)。經過科學家近四十年來的研究,有些益生菌種的功效,比原先的定義更為廣泛;而益生菌種主要所指的,即是乳酸菌和部分酵母 菌。 而一般所謂「乳酸菌」,是指能分解、消化牛乳中所含的「乳糖」,產生發酵作用後,製造出「乳酸」的細菌。而乳酸菌號稱 "腸內清道夫”,主要功能是可以促進腸道蠕動、幫助消化。它是體內最重要而具代表性的益生菌之一。目前普遍認為的乳酸菌,已由早期的四個屬再細分及擴充為 十一個屬。 益生菌(乳酸菌)如何在人體內被吸收? 乳酸菌廣泛的存在自然界中,不論人類或動物腸道,或者是昆蟲,甚至土壤中,都有乳酸菌分布。早在數千年前,乳酸菌即被人類運用於製造酸酪乳、乾酪、醬油、 泡菜、義大利臘腸、味噌或釀酒用的酸麵糊等,及一些對胃腸有益的發酵食品,也都是乳酸菌的相關產品。 空腹時,胃中的胃酸呈強酸性,故與其他部位相比,僅有少量細菌能夠存活,即使乳酸桿菌、鏈球菌、酵母菌等耐酸性菌,在胃液中每公克也僅有一百至一千個。當 食物進入時,酸性減弱,菌數在胃液中每公克會急遽增至一萬至一億個,此時除了原有的細菌外,胃中又增加了許多由食物或唾液帶來的細菌。當胃液增加而酸性再 增強時,不耐酸菌將會死去。因此,由口中送入胃內的細菌,多數無法再往腸道移動。 食物經消化後,移入十二指腸,在移動過程中,因有膽汁等分泌物加入,因此菌數不會再增加。進入十二指腸的細菌主要為乳酸桿菌、鏈球菌等。營養素的吸收主要 在小腸內進行,因為有強鹼性的膽汁、胰臟液、小腸壁的分泌液等,經常呈鹼性狀態,是消化及吸收所必要的。 進入小腸下部(即接近大腸部位)時,菌數開始急速增加,即使空腹,菌數亦為十二指腸的十至一千倍;主要原因是食物通過時速度變得比較緩慢,且被腸液中和、 缺少強酸抑制,因而成為細菌繁殖的溫床。在此同時,小腸上部的乳酸桿菌、鏈球菌以及畸形菌、雙叉乳酸桿菌、真細菌等,亦會繼續增加。即使作用不大的盲腸, 其腸內菌數也會增加。所以真正能夠耐胃酸及耐膽鹽才是良好的乳酸菌,因乳酸菌在進入體內後必需能順利到達腸道,並附著在腸道內生長、發揮功能,以維持腸道 內之清潔。 乳酸菌的種類繁多 有效益生菌必需具備的條件 益生菌(乳酸菌)對寶寶的好處 乳酸菌對人體有許多正面的效益,根據文獻查詢,在過去25年間,國際上已完成研究,並發表在知名學術期刊的乳酸菌人體臨床試驗共計143件,受測人數逾八千人,均未有負面的結果報導,主要的正面功效包括以下16項:
但 並非每一株乳酸菌皆具有前述功效,需每一樣品及每一菌株分別進行獨立測試,而由相近之菌株所推估的資訊是不能被採信的。在人體臨床試驗中,最常被科學家用 來測試的乳酸菌為嗜酸乳桿菌(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,即俗稱的A菌),其次為凱氏乳桿菌(Lactobacillus casei,即俗稱的C菌),其他較常被測試的菌尚有雙歧桿菌(Bifidobacterium sp.,即俗稱的B菌,又稱雙叉桿菌或比菲德氏菌)、保加利亞乳桿菌(Lactobacillus bulgaricus)、嗜高溫鏈球菌(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),後兩者即是由鮮乳製造優酪乳過程中,所必需添加的兩株乳酸菌。 |
全站熱搜